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2020的文章

達利歐最新長文:從貨幣、信貸與債務看變化中的世界秩序

圖片
為了理解帝國及其經濟起起落落的原因,以及現在世界秩序發生了什麼,你需要理解貨幣、信貸和債務是如何運作的。這一點至關重要,因為從歷史上看,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人們最樂於為之奮鬥的就是財富,而對財富的增減產生最大影響的就是貨幣和信貸。因此,如果不瞭解貨幣和信貸是如何運作的,就無法理解經濟是如何運作的,進而就更無法理解整個經濟政治體系是如何運作的。 舉個例子,如果不理解二十年代債務泡沫和貧富差距是如何產生的、債務泡沫的破裂又是如何導致了三十年代的大蕭條,以及大蕭條和過度的貧富差距如何引發了世界各地的衝突,那麼也就無法理解是什麼力量導致了富蘭克林·羅斯福當選總統,以及在他當選後不久所推出的新計劃(中央政府和美聯儲將共同提供大量的資金和信貸)。 就是這些改變了當時的世界秩序,而這又與現在正在發生的事情頗為相似,瞭解其背後的機制和原理,將有助於更好地理解新冠病毒大流行的背景下,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永恆而普遍的基本原理:貨幣和信貸 所有實體(國家、公司、非營利組織和個人)都需處理基本財務,他們的收入和支出構成了淨收入,而這些流動是可以用資產負債表中的數字來衡量的。如果一個人賺的比花的多,他就會有利潤,從而使他的儲蓄增加。而如果一個人的支出大於收入,那麼他的儲蓄就會減少,或者他不得不通過借錢或來彌補差額。 如果一個實體擁有鉅額淨資產,它的支出將可以高於收入,直到資金耗盡,這時它必須削減開支。如果不削減開支,它將會有大量負債/債務,如果它沒有足夠的收入來償還,它就會違約。 由於一個人的債務是另一個人的資產,債務違約會減少其他實體的資產,進而要求它們削減開支,從而導致債務下降和經濟收縮。 這種貨幣和信用體系適用於所有人、公司、非營利組織和政府,但有一個重要的例外。所有國家都可以印鈔給人們消費或放貸。然而,並不是所有政府發行的貨幣都具有相同的價值。 在世界範圍內被廣泛接受的被稱為儲備貨幣。而在當今世界上,占主導地位的儲備貨幣是美元,由美聯儲發行,佔所有國際交易的55%。另一種則是歐元,由歐洲央行發行,佔所有國際交易的25%。目前,日元、人民幣和英鎊都是相對較小的儲備貨幣,儘管人民幣的重要性正迅速上升。 擁有儲備貨幣的國家更容易通過大量借貸擺脱困境。原因在於,世界上其他國家傾向於持有這些債務和貨幣,因為它們可以用

霍華德·馬克斯警告:熊市會捲土重來

圖片
「全球最大不良資產買家」橡樹資本的創始人霍華德·馬克思接受了CNBC的專訪,全程金句頻出。 霍華德認為,美股的反彈恰恰是熊市的「預兆」,希望市場在短短三個月內就回到高點不太合適,現在的股市跌幅遠遠沒有反映市場的真實狀況。 而即使對美股未來走勢保持謹慎悲觀的態度,他旗下專注不良資產投資的橡樹資本卻逆勢為150億美元的不良債務投資基金募資,3月底美股跌幅最大之時,他還曾表示現在正是投資的好時機。 疫情的危害遠遠不止於此 4/21凌晨,橡樹資本管理公司(Oaktree Capital Management)聯合創始人霍華德·馬克斯(Howard Marks)接受了CNBC的採訪。 對於大家十分關心的未來美股走勢,霍華德保持較為悲觀的態度。 這位億萬富翁提到,「我們僅比2月19日的歷史高點下跌了15%,但在我看來,世界被搞砸的程度遠遠超過15%。」 霍華德還對投資者發出警示: 「(互聯網泡沫後),2007年才重新回到2000年高點,總共花了七年的時間; (經濟危機後),市場2012年才重回2007年的高點,用時超過五年。」 霍華德認為,考慮到當今世界上所有的壞消息,希望市場在短短三個月內就回到高點,這似乎不太合適。 在此前發佈的備忘錄中,霍華德提到,美國目前面臨的這些事情使得未來並不可知:自102年前的西班牙流感爆發以來,最嚴重的流行病之一、自80年前大蕭條以來最大的經濟收縮、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中央銀行/政府幹預以及歐佩克時代(甚至有史以來)的最大油價下跌。 距該備忘錄發佈不到一週,昨夜,WTI5月原油一度暴跌超300%最終收於- 37.63美元/桶,歷史上首次收於負值。 霍華德認為,目前的情形從未出現過,沒人能預測這將對經濟和市場產生何種影響,因而大多數人進行多空選擇的時候都包含着自身的偏見。 霍華德認為,「(在這場疫情中),人們受到深深創傷,不僅僅是因為他們的股票表現。每個人的生活都發生了巨大變化。」 據法新社消息,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截至當地時間20日的最新統計顯示,美國累計死亡病例42094例,確診病例784000例。紐約州作為新冠肺炎疫情的重災區,確診病例超過247500例,死亡病例已超過1.4萬例。 霍華德還提到,鑑於市場的記憶往往太短暫,人們會「高估」五年後的生活會有多少不同。 據悉,霍華德 200

查理·芒格:在複雜性系統裏簡化

圖片
人類往往有將事情複雜化的傾向,但是查理·芒格先生卻相反:我們熱衷於把事情簡單化,如果事情太麻煩了,我們就跳過去換一個,還有什麼比做到這一點更簡單嗎?真正的強者是最簡單的。巴菲特同意這一説法:「失敗的原因是因為我們擁有了那些‘偉大’和複雜的系統,或者是運用了神奇的準則等,但我們要做的僅僅是迴歸簡單。」 做事必須簡化程序。把複雜問題簡單化,一切從便於解決問題的角度入手,去除雜蕪,留下本質。把問題拆成幾個組成要素,但綜合而又全面地思考問題。先勾勒出主要問題,在紙上列出主要因素,分析各個因素之間的關係。正如查理·芒格所説的,處理棘手任務時,我通常會先從最容易的決策着手。 從問題本身出發,而非從解決問題出發,只採取最有效的方法,因為重要的是結果而非解決的方法。尋找能夠解決當前問題的好方法,而非完美和漂亮的方法。決策要少,也要好,因為它迫使我們對每一個決策更為決策更為專注,同時也減少錯誤的機率。 巴菲特給出一個充足的理由:「我跟查理很早以前就明白,在一個人的投資生涯中,做出上百個聰明的小投資決策是件很辛苦的事。這種想法隨着伯克希爾資金規模日益擴大而越加成熟,因此我們決定,只要在僅有的幾次時機中採取英明的決策就夠了,而非次次聰明,所以我們現在只要求每年出現一次好的投資想法就滿足了。」 我們需要避開噪音或不相關因素,縱觀全局。威廉·詹姆斯説,聰明的訣竅在於辨別主次,知道哪些是重點,也知道哪些該忽略。查理·芒格則告訴我們去偽存精的重要性:「我認為,(有真知灼見)部分歸功於區分愚蠢和智慧的能力。踢出了愚蠢的行為,大腦變得清明,這樣才會乾點明智的事情。」 有時,可以獲取的信息常常氾濫成災,其中包括有誤的信息或不能幫助我們解釋和預測的信息。有時,我們還會過度關注細節和那些無關的和不可知的東西。有時,我們還會忽略顯而易見的事實。關注重點將讓我們做到主次清晰。有時,有限的幾個行動步驟就可以達成大效果。所以,真正重要的決策只有幾個。 更多的信息不代表更豐富的知識或者更成功的決策。今天我們獲取的信息量更多了,但同時接觸錯誤的信息的機會也更多了。查理·芒格説,有時幹活越賣力,信心越膨脹,但你努力的方向可能是錯的。在柯南·道爾的《賴格特之謎》中,歇洛克·福爾摩斯説,偵探最重要的藝術體現在從眾多線索中區別出哪些是巧合,哪些是關鍵。 我們必須瞭解生活中必須迴避的東西。與其不

查理 · 芒格談人性

圖片
  芒格今年96歲了。但這位老人的投資理念,從來沒變過。他一直覺得自己要戰勝的,不是市場,不是黑天鵝事件,是人性。 有時候滅頂之災,誤以為是機會。老友巴菲特常説「保住本金」,實際上也是芒格的投資真理。但依然有些人心存僥倖,忙着低價攬抄,沒能抗住人性中貪婪的誘惑。 克服人性,正是芒格投資智慧中的重要一環。作為市場參與者之一,他一生在研究人性的弱點,也極其努力避免自己人性帶來的謬誤。而審慎,是他規避犯錯的最有力武器,造就了他鮮明的投資風格:自我剋制、厭惡風險、謹慎選擇…… 下面總結了芒格關於「人性與審慎」的8個寶貴理論: 1、當別人貪婪時,要害怕 芒格曾經給出一條建議:當其他人欣喜若狂時,你得要不感興趣;但當其他人不確定或害怕時,你又能投入其中。 因為,多數者從來就不是贏家。他在2013年Daily Journal的年會演講中説過: 「每個人都能從股市中賺得盤滿缽滿,這種想法簡直是瘋了,沒有人指望玩牌的人個個都能贏。」 貪婪是一種本能,意味着你有,別人也有。但一個蛋糕就那麼大,能分完幾個?或者説,誰才有資格分得蛋糕?肯定不是從眾者,芒格説。 2、隨波逐流等於一起跳海 凱恩斯經濟學中,把「投機」定義為「預測市場心理的活動」,認為必須反反覆覆地思考,市場在想什麼,再做決策。 這在芒格看來,簡直可笑荒謬。 他説這就如同一窩旅鼠,喜歡長途跋涉然後集體跳海。如果你把賭注押在大眾身上,你永遠不會獲得高於市場平均值的收益。 3、投資是一種反人性的行為 巴菲特和查理·芒格的價值投資,只有少數人能玩得來。這種投資難點在於,不是理解系統本身,而是控制情感和心理。 當市場行情下跌時,芒格從來不會恐慌,更能淡定地伺候機會。你必須反人性,才能保持足夠的客觀冷靜。 那些容易動情動氣、驕傲自滿的人,芒格絕對向他説不: 「自大狂偶爾能成為大贏家,但我不願一羣自大狂在我眼前晃來晃去,我選擇審慎的人。」 在二人關係上,巴菲特是股票挑選者,芒格是質疑者,也是懷疑論者。他足夠客觀的洞見,讓巴菲特能夠不斷測試檢驗自己的主觀猜測,找準最有利可圖的「金果子」。 4、不確定性面前,理性沒用 絕頂聰明的人也會犯瘋狂到極點的錯誤,芒格對這句話深信不疑。 他曾經提到一個下場慘痛的反例:有一家公司,讓自家所有金融精英每人選一個投資機會,

Charlie Munger最新觀點

圖片
Charlie Munger: ‘The Phone Is Not Ringing Off the Hook’ 查理·芒格:「我和沃倫的電話沒有響個不停」 Will Berkshire step up now to buy businesses on the same scale? 伯克希爾·哈撒韋會像2008、2009年那樣進行同樣規模收購嗎? 「Well, I would say basically we’re like the captain of a ship when the worst typhoon that’s ever happened comes,」 Mr. Munger told me. 「We just want to get through the typhoon, and we’d rather come out of it with a whole lot of liquidity. We’re not playing, ‘Oh goody, goody, everything’s going to hell, let’s plunge 100% of the reserves [into buying businesses].’」 「嗯,我想説,當有史以來最嚴重的颱風來臨時,我們就像一位船長。」芒格説到,「我們只想逃離颱風,我們寧願帶着大量的流動性衝出去,我們很認真的對待,這不是鬧着玩的。「哦,太好了,一切都要完蛋了,我們想把100%的現金留着去收購企業。」 He added, 「Warren wants to keep Berkshire safe for people who have 90% of their net worth invested in it. We’re always going to be on the safe side. That doesn’t mean we couldn’t do something pretty aggressive or seize some opportunity. But basically we will be fairly conservative. And we’ll emerge on the other side very strong

Ray Dalio TED演講全文

圖片
Corey Hajim:好的,所以現在的情況有多糟糕?我們應該多擔心? Ray Dalio:我認為你可以把這(社會隔離中的疫情)看作是一場海嘯。那麼當你看到這些殘骸的時候,後果將會是什麼呢?從收入和資產負債的角度來看,這對收入的打擊巨大,資產負債表也損失嚴重。 如何處理呢?為了理解這一點,你必須意識到這些漏洞——收入上的漏洞和資產負債表的漏洞,然後思考到貨幣和信貸的生產——誰生產這些貨幣和信貸?貨幣和信貸有不同的方式——有美元貨幣和信貸,也有歐洲的歐元貨幣和信貸。 所以當你看世界的時候,你看到的情況和1930年到1945年的情況是一樣的。現在我們看到政府產生了大量的債務,大量的借貸。我們看到的是零利率,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貨幣政策,而是產生大量貨幣和信貸。 美聯儲正在購買美國國債,而財政部正以一種雖不完美但規模相當大的方式,將這筆錢分交給大多數美國人。 歐洲人也在以自己的方式做着同樣的事情。歐洲央行相對較小,因為世界上有大約70%是美元,歐元的比例較小。(歐洲央行和政府)會為那裏的人們生產(貨幣和信貸)。 而世界上其他地方將會有缺口,這些缺口是無法填補的。美國印鈔和借貸會給我們留下很多債務和貨幣。這是一個有趣的話題,我們需要討論這個話題。誰來支付這些賬單,誰來分攤這些賬單呢? 但是你知道你會得到錢(指美國的貨幣和財政刺激政策),歐洲人將會得到他們的那筆錢(指歐洲的刺激政策),我們現在的世界類似於1930–45的時候,同時世界上還有很多其他地方不會得到信貸和資金。 因此,哪些實體受益,哪些實體不會受益,這將會有很大的區別。我們必須通過大規模的合作(a big collaboration)來處理,以及決定誰將最終得到什麼——一個關於財富分配的大問題。這將會發生! Corey Hajim:你有多相信合作現在可以發生? Ray Dalio:我們現在正處在一個決定性時刻(defining moments),就像1930年到45年那段時間。如果你回顧歷史,這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人們如何共同解決現在這個問題是很重要的。我認為這將是一個決定性的時刻。 我想給你描述一個樣版。讓我們回顧一下過去的一千年,那些一遍又一遍發生的事情。我想傳達一個模式。 有四樣東西是我們的經濟、生活方式和財富的驅動力: 第一個也是最強大的是生產力,它來自於

疫情衝擊下的全球危機:演變、影響與應對

圖片
一、全球經濟衰退已成定局,不排除蕭條的可能 目前全球經濟進入衰退(Recession)已成定局,而且不會是V型反彈,有可能是U型,問題在於是否會出現蕭條(Depression)。我認為不能排除這種可能性。對比上世紀30年代,當時生產嚴重過剩,財政和貨幣政策逆向緊縮,為應對經濟大蕭條衝擊展開關税戰。而現在有兩點不同:一是生產並未嚴重過剩,二是財政和貨幣政策的方向是擴張的。 但有兩個問題具有較大不確定性。一個是疫情持續的時間。疫情目前還難言可控,要等疫苗出現後才能真正控制住。目前保持社交距離的社會管理方式對經濟的衝擊是很大的。另一個是逆全球化的傾向。無論美國還是歐洲,不少國家基於所謂安全考慮表示產業鏈要回歸本國,這樣相互之間封鎖和貿易戰,對各國都無益處。我們希望在此特殊時期,各國能進一步推動合作,否則真有一定的概率陷入蕭條。 二、擴張的財政政策應儘快推動落地 貨幣政策方面,美國不太可能進入負利率,因為負利率會造成非常不好的預期,而且會陷入流動性陷阱。目前為止還沒有看到哪個實行負利率的國家真正走出困境。 財政政策方面,美國和歐洲各國都提出了一些財政政策,美國已經推出了2.2萬億美元的財政支出計劃,歐洲想實行歐盟整體的財政政策,但因為沒有統一的財政所以行不通,各國只是各自推出了一些政策。 如果適度地擴張赤字,重點是什麼?首先應該是解決財政收入的不足。一二季度財政收入壓力很大,不補收入預算支出難以解決。其次是補貼,特別是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中小企業,如目前面臨困境的外貿和一般服務業等,目的在於儘可能保就業。目前最令人擔憂的問題,還是各國都採取貿易保護政策,甚至通過補貼的方式把產業鏈拉回本國,扭曲了市場機制。 三、投資應注意平衡配置 為什麼美股反彈這麼快?大型機構投資者的比例越來越高可能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例如在前期四次熔斷的時候,機構投資者可以按照紀律再平衡的要求,抓住時機增加股票的配置;如果後面反彈過高,也會按紀律性再平衡的原則減倉。因此大型機構投資者往往是逆向投資,對市場的反彈可能有重要的意義。當然,積極政策的出台對市場的提振作用也很明顯。 美國和歐洲方面也有結構性改革的空間,但也面臨各自的問題。如美國的基礎設施重建方面有較大機會,但是聯邦和州、城市之間管理的權限劃分和決策制度,使得基礎建設的更新改造很難做到。這方面如能解決,對美國經濟會有積極的促進。歐洲則面臨勞動力市場

彼得•林奇:業餘投資者的優勢

圖片
講到股票投資,談得上大師級人物的不多,大部分人的第一反應肯定是巴菲特,不過今天介紹的是另外一位投資大師--彼得•林奇。 彼得•林奇1969年進入富達公司,1977年開始擔任富達公司旗下麥哲倫基金的經理人,直到1990年退休。 在其管理麥哲倫基金的13年間平均複利收益率達到29%,總投資收益高達27倍,創下了有史以來最高基金業績的神話。正由於這超級出色的業績曾被美國《時代》雜誌評為「全球最佳基金經理」,被美國基金評級公司評為「歷史上最傳奇的基金經理」。 碰到投資大師自然少不了要多取取經,膜拜膜拜。不過,風雲君介紹彼得•林奇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林奇一直認為業餘投資者要比專業投資者更有優勢,他為我們講述了一套簡單易懂的業餘投資者發揮自身獨特優勢戰勝專業投資者的投資成功之道。 那實踐起來能否真正有效呢?畢竟「股神」巴菲特的價值投資已經是人人皆知,「名言名句」張口就來,可真正做到的有幾個? 但這並不妨礙我們繼續學習,畢竟投資之路漫長着呢。 一、業餘投資者的優勢 彼得•林奇的第一條投資準則就是:千萬不要聽信任何專業投資者的投資建議!根據其在投資行業20年的經驗:任何一位普普通通的業務投資者只要動用3%的智力,所選股票的投資回報就能超過華爾街投資專家的平均業績水平,即使不能超過這些專家,起碼也會同樣出色。 3%智力PK華爾街的投資專家,想想都熱血沸騰! 在我們動用那3%的智力之前,先來了解了解華爾街的投資專家的劣勢在哪: (1)專業投資者的滯後性 林奇用一個實例進行了説明。 The Limited公司在1969年上市,當時基本沒有大型投資機構和著名分析師注意到這家公司。 第一位注意到這家公司的分析師孤獨的追蹤了好幾年,直到1974年才有第二家分析師對The Limited產生興趣。 而這位分析師如果不是偶然遇到暴風雪使她困在機場期間偶然步入了附近購物中心的The Limited服裝專賣店,她也不會發現這家上市公司。 但是到第一個購買該公司股票的投資機構者出手,已經是1975年夏天,此時The Limited已經在全美國範圍內開了100家服裝專賣店。那此時,成千上萬眼光敏鋭的購物者們是不是抓住這個機會開始好好研究追蹤?並沒有。直到1979年,也只有兩家機構購買了該公司股票,且持股量僅佔該公司總流通股本數的0.6%。

石油大賽局

圖片
眼前這場危機,美國最大的軟肋並不在股市,而來自於債市,更準確的說是「能源債」。 2008年金融海嘯時,美國聯準會提出的解方是「量化寬鬆」,數之不盡的美元湧入市場,錢進入市場了,就必須要有去處,可能是股票市場,也可能是實體經濟。當時有很大一筆金額,湧入了能源開發領域,尤其是頁岩油氣的開發。伴隨著美國想從「石油進口國」成為「石油出口國」的野心,大量頁岩油氣公司如雨後春筍般出現。 根據統計,美國頁岩油氣在過去這些年,共計獲得了大約5萬億美元的投資,這些投資中,有很大一部分捆綁了高額的高收益債券。頁岩油氣的開採技術需要突破,前期的設備和技術研發投入都相當昂貴,如果沒有這些資金作為前期開發費用,美國頁岩油氣產業很難發展起來。 雖著開採技術不斷提高,開採成本不斷降低,讓原先開採一桶頁岩油大約60美元的成本,一直降低到現在的35-45美元一桶。頁岩油氣的開發,可以說是金融風暴後,美國除軟體業外,少數技術明顯獲得提升的實體經濟領域。我們可以肯定的說,美國石化產業在這波量化寬鬆中,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問題來了,這些美國頁岩油企業,有許多是通過發行高收益債券來融資,他們發行的高收益債,收益率在12%-20%之間不等,最高能達到20%。由於需要不斷加大投資,不斷研發新技術將開採成本壓下來,美國油氣商唯有不斷發行債券借錢,也就是用「借新還舊」的游戲模式,來維持技術進步和產業擴張。 一桶石油的成本大致分為兩塊,開採成本和運輸成本,即「挖石油的成本」與「運石油的成本」,這決定了油商是賺是賠。然而美國石油運輸成本這幾年不斷升高,據估計: 卡車運輸每桶成本20美元 / 火車運輸每桶成本10-15美元 / 管道運輸每桶成本5美元 一般人可能覺得大問題在開採成本,但真正的問題其實在運輸成本。但過去奧巴馬用各種環保政策,擋住美國的油氣管道建設。川普上臺後,大幅鬆綁美國境內的油氣管道建設,其中最重要的是基石輸油管(Keystone Pipeline):這條管線從加拿大開始,貫穿整個美國,最後來到墨西哥灣,如果基石輸油管道全線完成,那將大幅降低美國頁岩油的整體成本高達20%之譜。 川普同時也運用政治手段來攻擊競爭對手如俄羅斯:俄羅斯主要是靠能源和原材料的出口來維持經濟,賣天然氣的收入占俄聯邦財政的貢獻率高達45%,光德國的天然氣,就有40%是跟俄羅斯買的。過去俄羅斯天然氣有很多是經由烏克蘭運入歐洲,俄

明天過後:武漢病毒大流行後的世界

圖片
想像一下,在武漢病毒大流行得到控制後,世界將會變成什麼樣子?這並不容易做到,尤其當你被關在家裡,苦惱著自己的小公司要怎麼發工資,或者試圖上網買點食物塞滿冰箱的時候。也許更糟糕的是,你或你的家人正在生病。 危機終究會過去,但在彼岸等待我們的,將不會和知道武漢病毒是什麼之前的世界一樣。 這場大流行已經在重塑消費者、企業和政府的行為。過去的前提已經被捨棄,當決策者們花費數兆美元來穩定經濟時,赤字鷹派幾乎沒有發出任何聲音;曾經被認為過於激進的全民醫保和社會安全網,正在得到更多的主流關注;債務變成了詛咒,藥品和醫療用品的關鍵原料短缺,正在考驗著全球多元化發展。 武漢病毒是真正意義上的黑天鵝,它既是不可預測的,也是一個具有巨大後果的事件。黑天鵝決定了歷史,因為只有在這種時候,國家、社會和個人才不得不從根本上改變。它改變了一切,包括國家和市場之間的關係,以及公共財:如醫療和教育的本質。 投資者不會想等著看未來會變成怎樣,他們正試圖弄清楚什麼將是新常態,因為人們形成了新的習慣,比如說全數網購、線上看病甚至拜訪客戶,以及重新評估債務、資本主義和全球化,這類的趨勢將加速。 後武漢病毒世界的可能模樣,已經開始在亞洲浮現。在中國封鎖兩個半月以後,人們開始重新出門。商場的銷售量已經恢復到去年的一半左右,房屋銷售也在反彈;在晚餐或看電影時搶座位可能會變得更難,因為餐廳和電影院會設計成梅花座,以增加社交距離。 而通勤時間可能會變少,因為普遍的在家工作實驗,說服公司讓更多的人遠程辦公,並重新考量他們龐大的原有辦公空間。 當然一切都還很模糊:包括美國什麼時候能解除緊急狀態。武漢病毒的疫苗或治療方法也將改變現狀,全球約有140種實驗性藥物治療和疫苗正在開發中,但疫苗可能需要12到18個月。 在此前,民眾將接受廣泛的測試和監測,政府也需要激勵民眾遵循各種限制。這和準備充分的醫療系統已經幫助德國、韓國和台灣離恢復正常狀態更接近。 不過在人口超過500萬的國家中,美國的檢測率一直是弱點。到目前為止,美國的檢測率落後於香港、西班牙和義大利,僅為0.6%。而美國零星的限制措施,有可能會讓美國出現滾動式爆發,或第二波疫情爆發。 如果沒有測試和追蹤,就必須關閉一切,而市場還沒有考慮到這有多昂貴,我們可能得在谷底更久。 這也會影響民眾的心理。大流行破壞了人們的控制幻覺,觸發了杏仁核,大腦被恐懼刺激,會讓人產生一種

霍華德·馬克斯:本次危機與歷次都不同,美國不會實行負利率

圖片
1、疫情將導致經濟深度衰退,但不會出現蕭條 在目前這種特殊情況下,我們理解這次危機的能力實際上是有限的。通常情況下,我們認為未來和過去高度相似,進而可以通過很多方法、通過回顧過去來預見未來。但是這次的複雜之處在於有多個因素同時出現,這在此前從未發生過。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們的理解是有限的。 這次的全球流行病大爆發,是自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以來,過去一百多年最為嚴峻的一次流行病危機,我們也因此面臨自19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為嚴重的經濟放緩。與此同時,石油消費驟減導致了前所未有的石油價格戰。在過去5年裏,油價從110美元跌到了19美元一桶。此外,美聯儲和美國政府採取了高達幾萬億美元的應對措施,這也是史無前例的。這些都表明,很少有所謂能真正「預見未來」之事。 現在大多數人認為病毒的曲線會趨於平緩,在大部分地區一個月左右曲線就會變平,如中國的疫情形勢越來越好,歐洲的曲線也在平滑,美國目前還沒有變平,也可能有些國家或地區會出現反彈,如新加坡和香港的情形。但是,大多數人認為新冠病毒將被控制住並最終消退,疫苗會在一年左右出現。 真正的問題是,經濟會形成一個V型反彈,還是呈現更慢的復甦?我更傾向於可能會有一系列的經濟衰退,且持續時間較長,而不是一個強有力的V型反彈。三週前,高盛預測2021年的GDP將高於2019年,今天瑞士信貸的預測與之相反,認為2021年GDP將會低於2019年。我認為,經濟應該不是一個V型反彈,而是更為緩慢的復甦。 這次疫情對全球經濟的破壞是非常嚴重的。在美國,四周前的失業救濟申請人數是28.2萬,三週前達到330萬,兩週前則達到690萬,本週是660萬。也就是説,在近三週之內,美國累計申請失業金人數超過1700萬。在此之前,歷史記錄是一週69.5萬。平均來看,這是此前失業申請人數最高記錄的將近10倍。以往從未見過經濟遭受如此嚴重的創傷,二季度的GDP將會下降20%至30%甚至更多。 因此,我認為經濟恢復將會比較緩慢,尤其是人們返回工作崗位的過程會很緩慢且具有挑戰,直到研製出疫苗,直到實施了強有力措施,可能局面才能夠真正扭轉。我認為,目前的措施還不夠有力。綜上所述,我認為可能將面臨一個較長的經濟衰退期,大概持續三個季度。 如果退回到幾周前,3月18日左右,大家當時談論的是全球的蕭條,就如同1929年大蕭條的情形。3月24

Howard Marks:調整 (Calibrating)

圖片
面對快速發展的冠狀病毒危機,我在三月份寫了4份備忘錄,創了個人記錄。因為可用數據的缺乏,任務相對簡單,因為這意味着我不需要做太多研究就可以寫作,主要是提供個人的觀點。 在4篇備忘錄的第一篇《沒有人知道Ⅱ》(Nobody Knows Ⅱ),我描述了哈佛流行病學家Marc Lipsitch所做的區分。他説存在(a)事實,(b)跟其他病毒的類比得到的有根據的推斷,和(c)觀點或者推測。在那個時點,我認為科學家努力做出有根據的推測,但沒有足夠的關於新型冠狀病毒的數據讓他們可以把那些推論變成事實。我同時特別提出非科學家所説的任何話很可能只是猜測。 同樣的,我上週給一個橡樹資本的同事寫了如下的話:「這些天關於當前情況每個人擁有一樣的數據,關於未來每個人都一樣地無知。」這句話差不多總結了當前的狀況。 今天我們所擁有的大多數是意見,大部分要麼傾向於樂觀,要麼傾向於悲觀。兩者之間的分歧巨大:如果你只閲讀樂觀的文章,你會認為病毒將很快被消滅而且經濟迴歸健康,如果你只閲讀悲觀的文章,你會認為我們都完蛋了。 在我看來,大多數人持有正面和負面的觀點的差異很可能主要源於他們固有的偏見,以及因此選擇看重的數據點。未來情景包含大量的變量:當前比以往甚至更多。建立一個電子表格,列出對於未來的許多影響因素,把他們評為可能變好或變壞,是相對做容易的事情。 但僅僅正負加總不會告訴你未來的好壞。核心是弄清楚哪一個因素將是最有影響力的。這經常是樂觀或者悲觀偏見發生的地方。 樂觀者因為正面的數據點的美好前景備受鼓舞,而悲觀者因為負面數據點的糟糕前景的可能性而意志消沉……即使他們的工作都基於同一份電子表格,有着一樣的要素和評級。 「知道未來」這樣的事情是少見的。但通常來説未來將跟過去很相像。這次,我想我們會同意短期的未來不太可能看起來像一年前一樣。正如我在上週的《將往哪走》(WhichWay Now?),我們必須「在史無前例的不確定性,以及完全缺乏過去類似事件的指引的情況下」思考我們的處境。 儘管未來總是不確定的,當前的不確定性比往常更大:未來事件的概率分佈更寬,更加厚尾。事實上,可能的負面影響(以及可能是正面影響)很少人在有生之年經歷過。我們所擁有的主要是主觀的意見和解讀。 我不認為我可能在病毒前景及其對經濟的影響、美聯儲/政府行動的成功與否或者油價的漲跌有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