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衝擊下的全球危機:演變、影響與應對
一、全球經濟衰退已成定局,不排除蕭條的可能
目前全球經濟進入衰退(Recession)已成定局,而且不會是V型反彈,有可能是U型,問題在於是否會出現蕭條(Depression)。我認為不能排除這種可能性。對比上世紀30年代,當時生產嚴重過剩,財政和貨幣政策逆向緊縮,為應對經濟大蕭條衝擊展開關税戰。而現在有兩點不同:一是生產並未嚴重過剩,二是財政和貨幣政策的方向是擴張的。
但有兩個問題具有較大不確定性。一個是疫情持續的時間。疫情目前還難言可控,要等疫苗出現後才能真正控制住。目前保持社交距離的社會管理方式對經濟的衝擊是很大的。另一個是逆全球化的傾向。無論美國還是歐洲,不少國家基於所謂安全考慮表示產業鏈要回歸本國,這樣相互之間封鎖和貿易戰,對各國都無益處。我們希望在此特殊時期,各國能進一步推動合作,否則真有一定的概率陷入蕭條。
二、擴張的財政政策應儘快推動落地
貨幣政策方面,美國不太可能進入負利率,因為負利率會造成非常不好的預期,而且會陷入流動性陷阱。目前為止還沒有看到哪個實行負利率的國家真正走出困境。
財政政策方面,美國和歐洲各國都提出了一些財政政策,美國已經推出了2.2萬億美元的財政支出計劃,歐洲想實行歐盟整體的財政政策,但因為沒有統一的財政所以行不通,各國只是各自推出了一些政策。
如果適度地擴張赤字,重點是什麼?首先應該是解決財政收入的不足。一二季度財政收入壓力很大,不補收入預算支出難以解決。其次是補貼,特別是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中小企業,如目前面臨困境的外貿和一般服務業等,目的在於儘可能保就業。目前最令人擔憂的問題,還是各國都採取貿易保護政策,甚至通過補貼的方式把產業鏈拉回本國,扭曲了市場機制。
三、投資應注意平衡配置
為什麼美股反彈這麼快?大型機構投資者的比例越來越高可能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例如在前期四次熔斷的時候,機構投資者可以按照紀律再平衡的要求,抓住時機增加股票的配置;如果後面反彈過高,也會按紀律性再平衡的原則減倉。因此大型機構投資者往往是逆向投資,對市場的反彈可能有重要的意義。當然,積極政策的出台對市場的提振作用也很明顯。
美國和歐洲方面也有結構性改革的空間,但也面臨各自的問題。如美國的基礎設施重建方面有較大機會,但是聯邦和州、城市之間管理的權限劃分和決策制度,使得基礎建設的更新改造很難做到。這方面如能解決,對美國經濟會有積極的促進。歐洲則面臨勞動力市場僵化的問題,改革難度較大。
總之,全球經濟未來的走向可能是一個U型的衰退和反彈,但是不排除陷入蕭條的可能性,主要取決於疫情的發展和人為的政策。我們應該避免貿易保護主義,推動全球合作,共同應對危機,早日走出疫情的陰霾。
【原文連結】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