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林奇:業餘投資者的優勢


講到股票投資,談得上大師級人物的不多,大部分人的第一反應肯定是巴菲特,不過今天介紹的是另外一位投資大師--彼得•林奇。

彼得•林奇1969年進入富達公司,1977年開始擔任富達公司旗下麥哲倫基金的經理人,直到1990年退休。

在其管理麥哲倫基金的13年間平均複利收益率達到29%,總投資收益高達27倍,創下了有史以來最高基金業績的神話。正由於這超級出色的業績曾被美國《時代》雜誌評為「全球最佳基金經理」,被美國基金評級公司評為「歷史上最傳奇的基金經理」。

碰到投資大師自然少不了要多取取經,膜拜膜拜。不過,風雲君介紹彼得•林奇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林奇一直認為業餘投資者要比專業投資者更有優勢,他為我們講述了一套簡單易懂的業餘投資者發揮自身獨特優勢戰勝專業投資者的投資成功之道。

那實踐起來能否真正有效呢?畢竟「股神」巴菲特的價值投資已經是人人皆知,「名言名句」張口就來,可真正做到的有幾個?

但這並不妨礙我們繼續學習,畢竟投資之路漫長着呢。

一、業餘投資者的優勢

彼得•林奇的第一條投資準則就是:千萬不要聽信任何專業投資者的投資建議!根據其在投資行業20年的經驗:任何一位普普通通的業務投資者只要動用3%的智力,所選股票的投資回報就能超過華爾街投資專家的平均業績水平,即使不能超過這些專家,起碼也會同樣出色。

3%智力PK華爾街的投資專家,想想都熱血沸騰!

在我們動用那3%的智力之前,先來了解了解華爾街的投資專家的劣勢在哪:

(1)專業投資者的滯後性

林奇用一個實例進行了説明。

The Limited公司在1969年上市,當時基本沒有大型投資機構和著名分析師注意到這家公司。

第一位注意到這家公司的分析師孤獨的追蹤了好幾年,直到1974年才有第二家分析師對The Limited產生興趣。

而這位分析師如果不是偶然遇到暴風雪使她困在機場期間偶然步入了附近購物中心的The Limited服裝專賣店,她也不會發現這家上市公司。

但是到第一個購買該公司股票的投資機構者出手,已經是1975年夏天,此時The Limited已經在全美國範圍內開了100家服裝專賣店。那此時,成千上萬眼光敏鋭的購物者們是不是抓住這個機會開始好好研究追蹤?並沒有。直到1979年,也只有兩家機構購買了該公司股票,且持股量僅佔該公司總流通股本數的0.6%。

再到1981年,The Limited公司專賣店的數量已經到了400家,生意蒸蒸日上,不過,此時也僅有6位分析師追蹤分析。從第二位分析師發現到如今已經7年。而到1983年,該股票已經上漲了18倍(以當時的高點9美元計算)。

在1984年,股價又跌倒了5美元,下跌近一半,但是經營狀況良好。到1985年,股票直接上漲到每股15美元,而這時大多數分析師才注意到這隻股票並加入對其讚歌的隊伍中來。在機構投資者的搶購進程中,其股價一路漲到了52.875美元。此時,其股價已經遠遠脱離了公司的基本面。更多的分析師還再加入跟蹤隊伍,但該公司股價已經開始掉頭下跌。

可見,等到引發一批投資分析師注意之時,已經錯過了投資的最佳時機。或者説,早期在The Limited服裝專賣店的購物者如果在購物之餘用心做了研究該多好!

(2)機構投資的嚴格限制和潛規則

專業投資人除了投資,也要生存。除了要能賺大錢,也得確保一條當投資失敗時,會不會落得個悲慘下場。事實上,如果面臨兩種投資選擇,第一個是有可能投資於一家不知名的公司股票會賺到一大筆錢,第二種是可以確定投資於一家廣泛認可的公司股票並只有少量損失,那麼大部分的機構投資者會選擇第二種。

華爾街有一條不成文的潛規則:如果你購買的是IBM股票而使客户資金遭受損失,那麼你永遠不會因此而丟掉你的飯碗。

再者,我們都知道,監管機構對於機構投資者在購買單一股票上會有限制。比如,在任何一家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不得超過其總股本的比例要求,或是對任何一隻股票的投資總額不超過基金總資產的比例要求。這樣一來,機構投資者對於非常看好的標的,能投資的最大額度有限;有時候市值規模也會受到約束。

專業投資者的劣勢正是業餘投資者的優勢,當股票下跌但基本面沒有改變時,不用擔心回撤風險,反而可以看成是再次買入的機會,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運用普通常識就可以發現大牛股。

彼得•林奇舉了多個例子:Taco Bell快餐,是在旅行途中發現的;蘋果電腦,辦公室有購置,孩子用的也是;沃爾沃,家人和朋友都喜歡這家公司生產的汽車;L′eggs絲襪是其妻子推薦的等。

當然,找到有發展潛力的公司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是要仔細的研究分析,去分辨到底值不值得投資。且第二步對於我們定義業餘投資者至關重要。

二、何為業餘投資者

業餘投資者是泛指散戶們嗎?那千萬不要會錯意。

如果把玩股票當做業務愛好,會有難以置信的破壞性後果。這些玩玩股票的人在別的方面可是十分認真,比如説他們為了計劃好一次旅行,會花上好幾個星期的時間,研究旅行指南,比較不同航線,以求既好玩,又花錢少。但是他們卻會想也不想,一念之間,就把幾十萬元投到一家自己一點也不瞭解的公司股票上。

還有一類散戶,是喜歡搭便車或者想從專業投資者那裏聽建議,畢竟專業投資者多年專業教育和訓練、研究水平也很高嘛!(請回顧彼得•林奇的第一條投資準則)

對業餘投資者的基本定義是願意獨立研究。用你的常識就好,且一定不要投資於你根本就不瞭解的公司股票。

對於大部分散戶來說,你不需要像基金經理一樣不斷的尋找能賺錢的好股票,只需要找到2-3只大牛股,那麼你所有的努力就值得了。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你要具備的個人素質包括耐心、自立、常識、對於痛苦的忍耐力、心胸開闊超然、堅持不懈、謙遜、靈活、願意獨立研究,能夠主動承認錯誤,以及能夠在市場普遍性恐慌之中不受影響、保持冷靜的能力。林奇先生指出,股票投資與德州撲克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要在這兩個領域成功都需要:

1.選擇

德州撲克的大師們都知道自己所長,並會依此選擇適合自己的比賽類型。股票投資者也應該知道自己適合什麼樣的投資方式:長線還是短線?投資還是投機?基金還是股票,亦或是期貨?如果不知道自己的特性,不知道自己適合哪種方式,最好不做或少做。

2.判斷

德州撲克牌手對自己和對手的持牌大小和位置優勢有清楚的分析,這些判斷依賴於下注的試探,也依賴於長期觀察對手。借助準確地判斷,可以讓優秀的牌手取得競爭優勢。股票投資者對上市公司和市場走勢也要長期觀察,並通過一些判定條件來判斷投資策略和進出時機。

3.自律

明星德州撲克牌手都是非常自律的,他們知道什麼時候退出,什麼時候追擊,並能夠堅定地執行自己的策略。既不會被勝利衝昏了頭腦,也不會輸到氣急敗壞、欲罷不能的地步。同樣,股票投資人最大的障礙就是自己,如果不能戰勝自己,高度自律,那麼獲利不出、越套越深的事情就會成為家常便飯。

4.忍耐

職業德州撲克牌手都知道,不會忍耐,冒進衝動只會讓自己早早出局。而忍耐可以讓自己等到最好的時機,所謂‘小不忍則亂大謀’,可以在任何一次的德州撲克賽事中得到驗證。股票投資者為了等待好的進入和退出時機,這份忍耐的功底是不可缺少的。

5.無謂一時得失,只求長期獲利

沒有任何一位大師級的德州撲克牌手或投資人從未失敗過。原因很簡單,無論是德州撲克還是股票投資都是勝率的問題,都是概率的問題。這些大師們在勝率上佔有優勢,但是並不代表他們一定會在某個單局或某一階段勝出,他們也不追求100%的勝利,他們不會沉陷於一時的失利,他們追求的是長期的獲利。

可見,投資是場修行,保護好自己的口袋,用心做點研究,與時間做朋友。

原文連結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達利歐最新長文:從貨幣、信貸與債務看變化中的世界秩序

巴菲特最新專訪:先懂會計,才會看懂資產,然後才有投資

Howard Marks:調整 (Calibrating)